凤鸣诗乡

2022-06-28 09:09   阅读 3372

位于鄂西北襄阳市襄州区南部的鹿门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也是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景区。因汉光武帝刘秀和大臣习郁曾在此“君臣同梦”,东汉名士庞德公、盛唐田园山水诗开派鼻祖孟浩然、晚唐杂文家皮日休相继在此隐居而名闻遐迩,被后人誉为“神奇之山”。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为襄阳历史文化名山之祖,其在东汉初期即名扬于世。刘秀与习郁曾巡游苏岭山,当晚就寝于此,君臣均梦见山神(两只梅花鹿)来护驾,刘秀命习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以示纪念。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

“君臣同梦”预示着复兴大汉的伟业即将到来。习郁因辅佐光武帝有功,被封为襄阳侯。他在与鹿门山隔汉江相望的凤凰山(也称白马山)下建有习家池,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

坐落于鹿门山半山腰的鹿门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佛教圣地,香火延续千年始终不断。北宋政和年间尤为兴盛,庙宇规模宏大,蔚为壮观,佛光普照。

在鹿门寺庙后有一池泉水,谓之暴雨池,又称灵溢泉。相传孟浩然就是常饮此泉,又接山中灵气,才有盖世之诗情。孟浩然在鹿门山所作《春晓》一诗家喻户晓,千古传唱。

驻足于庞公制药洞旁,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历史画面。当年躬耕于古隆中的诸葛亮曾拜庞德公为师,每次来此求教,都跪拜在庞公榻前,其虚心为学之状,令后人敬仰。可以说,东汉末年襄阳政治文化军事等学术交流中心不在襄阳城而在鹿门山,这就是以庞德公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群体所形成的“鹿门论坛”。庞公常邀其侄儿“凤雏”庞统、“卧龙”诸葛亮、“水镜”司马徽及徐庶、崔州平等人纵议天下大事,商讨治国之策。由此,才演绎出脍炙人口的三国历史大剧。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鹿门山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

赓续鹿门山、隆中山历史文脉的当属岘山。西晋镇守襄阳的大将军羊祜时常登临此山,因其“平吴策”而使国家统一,厥功至伟。为纪念其功德,羊公殁后不久,襄阳百姓在其平生游憩之所为其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悲感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曰: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祖宅在岘山脚下的涧南园,他为何要舍近求远,不在岘山找一处风水宝地隐居,而渡过汉江到鹿门山耕云牧月?这不能不说是与鹿门山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有关。

鹿门山是一座秀雅的山,天生丽质,风情万种,是她哺育了大诗人孟浩然。她又是一座诗化了的山,孟浩然用诗的神笔,将它描绘得清美如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游鹿门不果后,发出了“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千古感叹!鹿门山也因此成为了襄阳历史文化的代名词,吸引无数文人雅士前来踏访游览,书写了不朽的名篇,也留下了一个个传奇故事,襄州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田园诗乡”,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承载区。

鹿门山的神奇之处在于她集帝山、佛山、诗山、隐山等于一身,古今中外,很少见到过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

在深度研究鹿门山的历史文化之后,孟浩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核心人物。闻一多先生说:“孟浩然本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

现代有些人持孟浩然“热衷仕途”之说,我以为殊可怀疑。试想一下,孟浩然在京贵交不少,其中包括能选贤任能,引用文儒之士参与政治的名相张九龄,孟浩然若要出仕,要求这些“忘形之交”引荐原也不难,更兼其秘书省赋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使他名声大噪,稍通入仕路径的文人正可以借此求进,也是情理中事。这比唐代士子通过“行卷”、“温卷”的办法求得声名远扬要强过十倍八倍。而孟浩然为什么却在襄阳及附近地区遨游终日,逍遥林泉?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记载了一件趣事, 被李白推崇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韩朝宗,时任山南东道釆访使兼襄州刺史,欲将孟浩然“先扬于朝”,推荐给唐明皇。待到临行时,孟浩然正与文友相聚诗酒取乐,为不扫兴致,“遂毕席不赴”,事后他也不后悔。其“好乐忘名”到了如此地步,这哪里还见得到一个为科举准备了三十年“热衷仕途”者的影子?

孟浩然自述他的世家说:“惟先自邹鲁,家室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绍末躬。”以大儒孟子后裔自居的孟浩然,无疑地与当时社会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一样,除了受庄子哲学影响外,也饱读儒家经典。儒道二家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经常是以互补的形式出现的。事实上,在当时社会中,如果要找出一位广受儒家思想影响或道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是很难的。那么,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修身济世思想总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孟浩然。他又生当开元盛世,如果说没有一点入世之意,反倒是不近人情的。只能说存在于孟浩然身上的出世与世仕这对矛盾,是前者占了上风,成为主要的一面,而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后者的存在。这也大概是孟浩然入京求仕的思想基础。

唐代著名诗人对孟浩然颇多嘉赞。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张祜说:“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王维说:“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白居易说:“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这些诗人,有的是孟浩然的至交,有的距孟浩然生活的时代很近,对孟浩然的评价自然是可信的。今有某些人对孟浩然的思想和人格的评价褒贬不一,多含有臆断成分,或据现代的评价标准,难有中肯之见。如果不真正认识孟浩然的隐士品格,就很难读懂其诗其人,那么孟浩然似乎成了一个热心功名利禄而又未入仕的失意者,其诗品人品还值得今人和后人崇敬和仰慕吗?

孟浩然一生命运多舛,但最终名垂青史,这不得不令人深思。那么,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意义呢?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人的,但有准备的人未必都能心想事成。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可见,他为科举准备了整整三十年,但终究未能在仕途上获得功名。

人生都会有挫折,关键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孟浩然失去“当官”的机会后,没有就此沉沦,消极厌世,而是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定位,做一个布衣诗人。经过自己的不懈奋斗,终于与王维并称“王孟”,成为唐代田园山水派的代表人物。

要有大作为必有过人处。孟浩然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上对唐代乃至中国文学史有重要贡献。我在主持编写《孟浩然研究文集》时,将孟浩然谈诗的诗句钩辑整理后,便从中见到一个相当完美的诗歌美学观。这位终身布衣的盛唐田园山水诗人,是在明确的诗歌理论指导下进行创作的。是他,最先以诗的竖琴,弹奏出清新美妙的盛唐之音。

纵观孟浩然一生,他在诗歌创作上开一代新风,他在为人处事上“救患释纷,以立仪表”,他在社会生活梦想上“灌蔬艺竹,以尚高全”,他始终追求创新、和谐、绿色的发展理想,而我们时代倡导的新发展理念正与此一脉相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继承和弘扬。

襄州区在挖掘鹿门山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将文脉延伸到古老的凤凰咀遗址。

今年的小满节气与往年不同,襄州收获的不仅仅是金色麦浪,更有挖拙历史文化遗产的硕果,还有美丽乡村建设的荣光。

位于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的凤凰咀遗址,跨越前王、闫营两村,城址平面呈方形,面积14万平方米,加上外围附属聚落,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武汉大学考古专家根据对已出土的陶鼎、罐、杯、圈足盘、缸、鬶、瓮等文物分析和北京大学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的测定,均表明该遗址距今5200年至3900年,主体年代属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煤山文化。继2019年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获2021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的殊荣。这个新石器时代的古城遗址,她独特的考古价值令天下瞩目,她也将襄阳的建城史上溯了2000多年。

龙和凤都是华夏民族的图腾符号,“龙凤呈祥”的故事在这片热土上竟如此完美地传承下来了,她昭示着什么呢?

5月下旬,我对于襄阳城市的“寻根之旅”,随着襄州区政协的一次视察活动而展开。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文史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考察了凤凰咀遗址,主题是“协商在一线.襄约来商量”。 作为特邀代表,经过考察和思考,我对凤凰咀遗址公园的建设提出了如下建议: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文化为魂,农旅融合。

为政一方,造福百姓。近年来,刘明锋带领区委“一班人”,坚持以“田园诗乡,凤鸣襄州”为主旋律,深入推进旅游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唱响“诗和远方”的新乐章。

区委、区政府在实施“一心四区”,绿色崛起的战略中,正致力于走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打造荊楚乡村振兴的“襄州样板”。

如今,行走在襄州,犹如欣赏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清新秀美的画卷。凤凰咀遗址触摸中华悠久的历史,文明之光璀璨夺目;鹿门山茂林修竹,曲径通幽,岩扉松径,诗意盎然;排子河大渡槽似“天上银河”,润泽万顷良田;农谷大道宛如画廊,令人陶醉;“锦鲤之乡“李营、“槐乡文化”邵棚、“冬桃之乡”丁湾、“红色文旅”星火、“樱花谷”松树坡、“田园研学”何岗、史家畈等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聚线成面,好一派田园风光,恰似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未来,襄州区将以凤凰咀遗址公园、鹿门风景名胜区、徐窝烈士陵园和星火、姚岗等红色教育基地等为重点,积极打造汉水旅游长廊重要节点及历史文化保护中心,为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让大家“安心游”、“放心游”、”畅心游”。

为擦亮 “田园诗乡,凤鸣襄州”的城市名片,襄州人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襄州,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巨大动能。

“襄阳风景由来好,重与江山作主人。”如此壮阔绚丽的蓝图,正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也必将载入史册!

通讯员:刘  阳

编辑:汪洋 校对:张翠

责编:张心亦

审核:宋艳波


    阅读 3372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